- 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振兴,聚氨酯密封件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年增长率近20%。尤其是近几年,无论从技术水平上,还是产量、品种上都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进步。下面就两类产品做一介绍,与大家进行交流。
1、聚氨酯密封件
国内的聚氨酯密封件厂家都在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产品技术指标和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我国液压气动行业的发展,密封件的用量递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用量至少在10亿元之上。然而国内的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档产品,我国出口的液压机械中所配用的关键部位密封件皆依赖国外公司供应,不能不说是我们业界的遗憾。然而可喜的是经过业界的努力,有几个公司的产品在一些领域成功地替代了进口产品,下面举例说明。
1.1煤矿液压支架用聚氨酯密封件先前的煤矿液压支架用密封采用的是丁氰胶夹布密封件,由于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不耐高压,后来逐步为聚氨酯浇注密封件、热塑性聚氨酯密封件所取代。然而以上密封件仍存在寿命短、质量稳定性差等缺点。尤其是目前煤矿采用的大流量、大采高移动液压支架,对密封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前的密封件却难以满足十分苛刻的工况环境。根据液压支架的工况环境,山西某公司引进国外无模数控加工设备及技术,凭借自身的经验和专利技术,采用国外的原材料,成功开发了煤矿液压支架用聚氨酯密封件,一举替代了进口密封件,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继该公司之后,国内上马该产品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目前数控加工中心、原材料、其他加工设备等已形成了一个较为齐备的产业链,在国内已形成了一个蓬勃的朝阳产业。然而该领域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急需解决。
(1)数控加工中心的改进提高,尤其是软件包的开发迫在眉睫。国外该加工中心是根据橡塑材料的切削特点而开发的专用设备,而国内是经数控加工中心改造而成,在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2)原材料的国产化。国内厂家为保证密封件的产品质量,绝大部分采用了进口的原材料,由于价高及供货期的问题,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
(3)材料利用率。该种密封件采用聚氨酯管材或棒材经数控加工中心切削加工而成,所以较原来的浇注模压工艺相比,材料利用系数大大降低,一则提高了成本,二则由于切削下来的废屑没有什么再利用价值,对环境造成污染。
(4)聚氨酯管材或棒材的质量。管材或棒材是聚氨酯密封件的原材料,所以管材或棒材的性能和稳定性对密封件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尽管管材或棒材选用的预聚体来自国外公司,扩链剂也是国内的顶级产品,但聚氨酯弹性体浇注机是由国内生产,不免在质量的稳定性上有所担忧。现在可以放心的是国内聚氨酯弹性体浇注机厂家也充分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已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如计量泵选用进口产品,混合室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系统控制由西门子公司设计。改进后的聚氨酯弹性体浇注机的工作稳定性大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聚氨酯密封件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密封件品质的稳定性。
(5)聚氨酯管材或棒材的检验。目前厂家对聚氨酯管材或棒材的检验仅限于外观,内部质量的检验还没有先进手段,致使加工过程中产品的报废率偏高,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研发聚氨酯管材或棒材的检验设备十分必要,望能引起业界的重视。
笔者建议采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制造密封件的厂家走出只加工煤矿用液压支架密封件的独木桥,在更大的密封件市场上进行探索和搏击,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路子来。
1.2工程机械用密封件
工程机械用密封件种类繁多,难以一一叙述,现只谈谈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的密封件。与煤矿用液压支架密封件相比,这个行业更是为国外公司所垄断,国外产品皆采用特殊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加工制造,我国产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密封件绝大部分处于中低档水平,多年来出口的工程机械上使用的关键密封件皆依赖进口。但为之振奋的是深圳某公司几年如一日,一直在高档密封件上做工作,投资上百万元,突破了技术瓶颈,其产品的整体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进口件的水平,产品供不应求,前景看好。然而从该行业看,同样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原材料、功能助剂、结构设计等。只有这些问题得以解决,该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1)特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开发。我国生产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品种单一、品质稳定性差是共性,到现在还没有就密封件所处的工况环境开发的专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尽管生产热塑性聚氨酯的国外公司也不少,然而生产能够满足高性能密封件的聚氨酯热塑胶外国公司为数不多,这是我国密封件水平不高、质量不稳的主要原因,这也就给我国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厂家及研发机构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2)功能助剂的开发。有了品质优良的聚氨酯热塑胶专用料,然而要加工制造出性能突出且能满足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苛刻环境的密封件,如没有专用配套助剂同样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该聚氨酯热塑胶专用助剂的研发同样应该引起业界的重视,希望有识之士能加入这个行业,为该行业开发出适用的配套助剂,此乃业界的福音。
(3)结构设计软件的开发。密封件的使用好坏除以上因素外,结构的设计合理与否同样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一直没有成熟的软件可以使用,仅凭多年来摸索的经验和拷贝进口产品的结构进行设计,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难以对密封件的设计进行指导。这也是我国密封件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